
武庙,最初被称为“武成王庙”,是为了祭祀姜尚,也就是姜子牙而设立的。随着历史的发展,武庙的祭祀人物逐渐增加,从最初的“武庙十哲”到后来的“七十二将”,祭祀的神祇不断扩展。七十二将分为三类:其中,张良被视为副祀,类似“副武圣人”,他的位置仅次于姜子牙。副武圣人之下是“武庙十哲”股票网炒股配资开户,这些人均有坐姿雕像,而这十哲又按照各自的地位分布在庙内的东庑和西庑,东庑有二十九人,西庑则有三十二人。
所谓的“武庙七十二将”指的就是除姜子牙外的所有重要人物,而在某些朝代,张良和武庙十哲也会被纳入七十二将的范畴。所以,如果我们将其纳入七十二将的统计,那么蜀汉的诸葛亮、关羽、张飞,东吴的周瑜、陆逊、吕蒙、陆抗,以及曹魏的张辽和邓艾等三国名将便成为了其中的成员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唐宋时期,曹魏的名将虽然占有较大的影响力,却只有两位将领进入武庙,而蜀汉则有三位,东吴则有四位,入庙人数最多的是东吴。
细细分析,吕蒙的入庙令人颇为费解,特别是考虑到他的武功和个人品德。吕蒙最著名的战功是白衣渡江袭杀关羽,但他的军事表现并未像蜀汉的关羽、张飞或东吴的周瑜、陆逊那样出类拔萃。尤其是他抢占了蜀汉荆州部分地区后,并没有向曹魏进攻襄樊,这场军事行动更多显现的是他对盟友的背叛,而非一统天下的雄心。如果吕蒙在战胜关羽后继续进攻曹魏,将他视为更加雄心勃勃的战略家,他的历史地位也许会得到更高评价。但从历史来看,吕蒙的军事成就和战略眼光并不突出,甚至可以说属于三国名将中的二流,跟诸葛亮、周瑜等顶尖人物相比相差甚远。
展开剩余69%尽管如此,吕蒙的塑像仍被放置于武庙,这不仅引发了许多争议,还给后人带来了不少启示。或许,吕蒙的入庙更多的是一种象征,提醒人们利益面前,永远没有不变的盟友和不变的关系——在争夺地盘时,不择手段似乎是可以接受的。假如三国的英雄们能够复生并聚集在武庙,必定会引发一场大混战。关羽和张飞必然会找吕蒙算账,而诸葛亮、周瑜、陆逊、陆抗等名将也难以袖手旁观。此时,武庙中的雕像们不知会变成怎样一番景象,关羽与张飞的怒火恐怕会让整个庙宇变得如同废墟。
从《三国演义》的角度来看,关羽与张飞的武力在三国中几乎无可匹敌。东吴的四大名将中,虽然每一位都有一定的影响力,但从单挑的角度来看,他们都不具备与关羽和张飞对抗的能力。关羽的斩颜良、过五关斩六将、单挑曹营三猛等事迹,足以证明他的勇武远超许多名将。即便吕蒙、陆逊等人联手,也无法与关羽匹敌,四人联合也仅能等同于五关六将的水平,无法与关羽的战斗力相比。因此,假如关羽独自对抗吕蒙,其他吴将恐怕连插手的机会都没有。
关羽和张飞的作战风格直接击败了东吴的四将,而曹魏的三位猛将也不会袖手旁观。因为他们知道,如果关羽轻松击败吕蒙和陆逊,下一个目标将是邓艾。邓艾偷渡阴平使蜀汉灭亡,而张飞的孙子张遵也曾死于与邓艾的战斗。因此,关羽和张飞绝不会放过邓艾。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战役,并非靠正面交锋,而更多依赖智谋和军事策略。比如周瑜火烧赤壁、陆逊火烧连营,诸葛亮的火烧藤甲兵等,虽然这些战争充满了计谋,但从根本上来说,却反映了三国英雄们为了生存而不断使用策略。
然而,武庙中聚集了这么多的对立英雄,如果他们的雕像相互“碰撞”,会带来怎样的后果?尤其是当宋太祖赵匡胤在乾德元年调整武庙祭祀人员时,特别对关羽和张飞进行了调整。他将关羽和张飞移出武庙,但保留了吕蒙的雕像,并罕见地加入了秦琼的雕像。然而,这一调整也并不被所有人认同。后来的宋徽宗在宣和五年时将关羽和张飞重新请入,而秦琼则被移出。这种调整虽然出于某种历史背景下的政治需要,但也进一步让人困惑,为什么吕蒙在武庙中始终未被清除?
吕蒙作为一名三国时期的将领,虽然在某些历史节点上有所表现,但无论是军事成就还是个人品德,似乎都不应当成为武庙中长存的名将之一。如果从三国名将中选择出九位入庙,吕蒙恐怕应该被替换掉,毕竟相较于他,其他名将的贡献和影响力更为显著。张辽、关羽、诸葛亮、周瑜等人的历史地位无可比拟,如果将关羽视为武圣,那么其他名将应当另设庙祭祀,而吕蒙的地位显然无法与这些人物匹敌。
吕蒙的入庙究竟背后有怎样的深意,或许是各朝帝王对历史的不同解读和选择,而武庙的“清退”与“更替”也一直在试图平衡功勋与历史的矛盾。在现代的眼光下,吕蒙是否值得继续作为“武庙钉子户”存在,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发布于:天津市Powered by 吉林杠杆配资_股票杠杆配资公司_专业十大炒股杠杆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