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关键词:光开关矩阵;微盘谐振器;热串扰缓解股票融资哪家好
在数据中心、电信和先进计算系统迅猛发展的今天,光开关矩阵作为动态路由光学信号的核心组件,正面临着爆炸式增长的数据流量挑战。传统硅光子开关矩阵虽已取得进展,但受限于开关元件尺寸和热串扰问题,难以实现高集成密度和大规模扩展。
近日,北京理工大学张伟峰研究团队在《Photonics Research》期刊上发表论文,提出一种新型可扩展光开关矩阵。
该方案采用超紧凑热调谐微盘谐振器(MDR),在每个波导交叉点放置双MDR,支持多方向路由和可重排非阻塞连接,不仅提升了输入/输出端口密度,还显著降低了热串扰。
双谐振器如何破解路由瓶颈
该开关矩阵的核心在于一个二维网格网络架构,其中每个网格单元内战略性地布置双MDR,作为添加-丢弃配置的开关元件。这些MDR半径仅为10微米,自由光谱范围(FSR)达10.5纳米,支持波长选择性操作。
展开剩余67%通过热光效应,顶部TiN微加热器可独立调控每个MDR的谐振波长,实现信号在三个方向上的灵活路由:当MDR处于谐振时,信号转向丢弃端口;否则沿输入方向直通。这种双MDR协作机制不仅增强了路由容量,还实现了空间和波长双重选择性,支持两个波长通道。
为解决高密度集成下的热串扰难题,团队巧妙设计了工程化路由波导,在不扩大网格单元尺寸(510微米边长)的前提下,将相邻MDR间距扩展至250微米。模拟结果显示,这一设计使热传导引起的波长漂移从0.65纳米降至几乎为零。
此外,网格单元间引入深沟槽提供热隔离,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。该方案兼容标准CMOS工艺,兼顾紧凑足迹、低功耗和波分复用兼容性,为大规模矩阵扩展奠定基础。
从静态谱到高速眼图的全面验证
团队基于硅绝缘体(SOI)工艺,成功制造了一个1×8×2λ的硅光子开关芯片原型,芯片尺寸仅1.8毫米×1.5毫米。静态传输谱测试显示,所有八个MDR谐振波长高度一致,FSR为10.5纳米,3dB带宽达164GHz,消光比(ER)高达19.4dB。
热调谐实验中,每个MDR的波长调谐效率为75.5pm/mW,开关时间约15微秒。开关性能评估表明,八个通道的开-关ER在20.0dB至26.2dB之间,通道串扰小于-16.7dB,插入损耗控制在2.0dB至5.8dB。
热串扰测试对比验证了工程化路由的有效性:在传统网格中,相邻MDR波长漂移达0.6纳米,而优化设计下仅0.1纳米。高速度数据传输实验中,芯片支持单波长20Gbps NRZ OOK信号路由,眼图ER达14.0dB至18.9dB;在双波长条件下,15Gbps和20Gbps信号同时路由,眼图清晰开放,功率抑制超过12dB。
这些结果证实了芯片在实际光学传输系统中的可靠性和高效性,尽管数据速率受测试设备限制,但MDR的宽带特性暗示更高速率潜力。
迈向高密度光学网络的突破
这项研究通过双MDR和工程化路由的巧妙结合,实现了光开关矩阵在可扩展性、端口密度和热串扰控制上的全面优化。
未来,通过进一步缩小MDR半径至3.7微米并优化热管理,可支持更多波长通道和更紧凑架构,最大传播损耗控制在17dB以内。
该方案不仅强化了硅光子在电信和计算领域的竞争力,还为构建高效、绿色光学网络铺平道路股票融资哪家好,预示着大规模集成光开关在数据爆炸时代的核心作用。
发布于:四川省Powered by 吉林杠杆配资_股票杠杆配资公司_专业十大炒股杠杆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